5种最好的运动方式这个时间运动最佳你练对了吗?
栏目:室内知识 发布时间:2024-08-18 07:37:41

  oety欧亿体育如何一眼辨识“运动达人”与“久坐不动族”?一位网友的见解赢得了广泛赞同:“长期投身运动的人,不仅外表更显年轻,身材紧致、挺拔,更由内而外洋溢着自信与阳光的气息。”

  诚然,拥有运动习惯的人常能深切体会到,一旦投入运动,个人的精力与心情都会焕然一新。运动赋予人的,不仅是肉体上的健康与愉悦,它还能驱散负面情绪、焦虑与压力,犹如为身心进行了一场全面的“净化”与“排毒”。

  因此,众多人士纷纷表示,“运动,才是治愈万物的灵丹妙药”。然而,关于5种被誉为“最佳”的运动方式,很多人却并未正确锻炼!

  腰酸背痛是困扰众多人的常见慢性病痛之一。那么,有什么运动能够缓解下腰痛的反复发作呢?2024年6月,《柳叶刀》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,走路不仅是一种低成本、低风险的运动方式,还能显著减少下腰痛的复发情况,尤其对于初次发作的背痛患者而言更是如此。

  走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,适合大多数人随时进行。它不仅简便易行而且效果显著,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养生方法。走路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是多方面的: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、促进血液循环、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以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。

  生命因运动而蓬勃,运动为生命添彩!此前,《柳叶刀》医学期刊发表了一项涉及8万人、持续15年的研究,探讨了不同种类运动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。研究结果显示:最佳的延寿运动是——挥拍类运动(如羽毛球、乒乓球、网球等),它能将全因死亡率降低47%。

  挥拍类运动需要调动身体的多个肌肉群,通过眼睛追踪球体来协调手眼动作,并在击球的瞬间释放出爆发力。这类运动强调了协调性、柔韧性以及耐力,有助于提高肌肉骨骼的力量、心肺功能以及协调性。它还能使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,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,从而帮助延缓大脑衰老并保护心血管健康。

  适当的运动是辅助降血压的绝佳方式。2023年,《英国运动医学》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:所有类型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血压,但其中“等长运动”的降压效果最为显著。

  因此,“等长运动”成为了降低血压的最佳选择,例如:靠墙静蹲、平板支撑、站桩、扎马步以及提踵(踮脚尖)等。

  很多人在体检时会被告知“骨密度偏低”或“骨质疏松”。近期,《骨骼》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:增加骨密度的最佳运动并非跑步或走路,而是——力量训练!

  研究发现:在增加和保持骨密度方面,力量训练的表现优于平板支撑、靠墙半蹲这类等长收缩运动以及走路、跑步等简单的身体活动。因此,如果你也面临骨密度偏低的困扰,除了调整饮食外,适当增加力量训练才是提升骨密度的有效途径!

  失眠、易醒、入睡难、睡眠不佳……睡眠问题困扰着无数人。若想改善睡眠质量,却又不想依赖药物,该何去何从?2024年6月,《公共科学图书馆·综合》期刊上的一项研究,在对比了运动、饮食和睡眠卫生等不同方法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后,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:力量训练在提升睡眠质量方面,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效果!

  研究明确指出:对于65岁以下的人群而言,力量训练是改善睡眠质量最为有效的非药物手段,其效果甚至超越了跑步、走路等有氧运动。

  你是否曾察觉,一场挥汗如雨的运动之后,心情也随之变得明媚?运动,作为一种改善身心健康的法宝,已在多个临床实践指南中获得了认可。2024年1月,《英国医学杂志》发表了一项关于运动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,其结果令人振奋:运动对于抑郁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,而其中最为出色的抗抑郁运动,竟是——舞蹈!

  此外,步行、慢跑、瑜伽、力量训练、混合有氧运动以及太极拳也是极佳的选择。

  近期,《糖尿病护理》期刊在2024年4月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,该研究指出,对于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而言,18点以后进行运动能够带来最大的益处,效果尤为显著。这一发现与《肥胖》期刊在同年6月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不谋而合,后者同样强调,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段正是18点以后,此时运动最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。

  《柳叶刀·精神病学》期刊发表的一项涉及超过120万人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真相:运动时长并非越长越好。从时间效率的角度来看,每次运动的最佳时长应控制在30至60分钟之间,其中45分钟左右的效果最为显著;而一旦运动时间超过90分钟,甚至可能产生不利的反效果。

  运动的强度过低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,而过高的强度则可能导致身体受伤。因此,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运动专家的建议,都更倾向于推荐至少达到中等强度的运动。中等强度的运动应使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%~85%之间,运动过程中的心率通常会在100~140次/分的范围内波动。

  综上所述,运动的最佳时间、时长和强度都蕴含着科学的奥秘。掌握这些黄金法则,无疑能让我们的运动更加高效、健康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